浙江大学与阿里巴巴集团成立人工智能安全联合实验室
7月14日,浙江大学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启动共建人工智能安全联合实验室,首批核心课题当天下午完成开题汇报。浙江大学副校长陈刚教授、阿里巴巴集团风险管理委员会主席邵晓锋、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任奎教授、阿里巴巴集团安全部总裁钱磊出席签约仪式。
浙江大学副校长陈刚致辞
陈刚教授表示,浙江大学作为国内较早开展AI方向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高校之一,始终致力于探索技术赋能社会发展的创新路径。阿里巴巴集团是国内AI大模型研发和AI基础设施服务的龙头企业,此次携手成立联合实验室,是双方深度合作的重要里程碑,能真正打通“教育—科研—产业”的闭环。后续,联合实验室将围绕大语言模型安全机制、多语种安全防护、智能体安全评测等关键问题开展研究,推动AI安全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人才培养。
阿里巴巴集团风险管理委员会主席邵晓锋致辞
邵晓锋表示,过去两年,阿里巴巴持续推进“AI驱动”战略,打造开源开放的AI生态。截至目前,阿里已经开源了200多个模型,“通义千问”系列模型全球下载量突破4亿,衍生模型数超过14万个,全球第一。“影响力越大,责任也越大”,阿里坚持“负责任的技术”这一核心理念,推动AI技术的安全、可靠、普惠发展,已经连续三年联合业界和学界发布《AI治理白皮书》,协同各界一起筑牢安全底线,坚守科技伦理。邵晓锋认为,与浙江大学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相关研究成果最终将通过阿里的开源开放生态发挥倍数效应,造福全行业、全社会。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任奎介绍联合实验室
任奎教授围绕联合实验室的建设背景、合作内容、组织架构、首期核心课题等展开介绍,他表示,浙江大学与阿里巴巴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此次合作将通过资源共享、人才联合培养及核心技术攻关实现相互赋能,以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推动AI安全领域的科技突破与产业创新。
据了解,2022年以来,阿里巴巴与全国超过80所高校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合作项目近300个,近500篇相关论文被国际顶级会议、顶级期刊收录,涵盖大模型、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AI安全等领域,其中AI安全领域成果占比约1/3。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1978年,坚持以培养求是创新、与时俱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顶尖计算机人才为使命。先后培养出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朝晖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陈左宁、陈纯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人才。学院拥有5个国家级重大科研平台,其中浙江大学区块链与数据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于2022年11月正式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成立,由陈纯院士担任实验室主任,聚焦区块链与数据安全国际科技前沿,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打造具有世界一流的战略科技力量为己任,围绕产学研一体融合,开展系统性创新性科技攻关。